2022年第6期:疫情沖擊有所緩解 經濟景氣邊際全面改善
福建省主要城市科創金融發展比較 ——基于中國“雙創”金融指數(CIEFI)
2024年年報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的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序— 數字經濟浪潮下的新機遇
快參第327期:近期宏觀經濟走勢確實不樂觀, 主要有三大原因
2022年第3期: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及香港專業人士發展機遇研究報告
劉以雷:提高思想認識,筑牢生態屏障,推動我國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八屆(2021年度)中國軟科學獎評選公告
總機:+086 755 82487878
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是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機構利用各自優勢共建的新型智庫,立足于新能源領域公共政策研究,致力于成為響應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引導行業發展的戰略平臺和能源革命的踐行者。
從巴黎到卡托維茲的三年來,《巴黎協定》在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上成績顯著,但是仍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各國必須攜起手來共同應對,畢竟,這場關乎人類命運的戰役不容失??!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發布預示著這部法律落地的步伐已漸行漸近,這將填補我國涉核領域基礎性法律的立法空白,對于完善我國涉核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應看到要切實落實《原子能法》、釋放其影響力,還需要完善相關配套體系,為推進我國原子能領域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對各省級行政區域內的電力消費規定最低可再生能源比重指標,預示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將落地,我國將進入強制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新階段。
強化地方政府、電力公司、電網企業、配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主體的約束性責任與義務,無疑給身處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平價上網漸行漸近、消納隱憂未除、補貼退坡加速等多重壓力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帶來了新動力和新機遇。
2017年,由于受經濟回暖、環保施壓和煤電去產能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預計全國棄風率、棄光率同比分別下降6.7和3.8個百分點。但是伴隨著冬季燃煤供暖解禁、天然氣更新加速以及經濟的不確定性,新能源未來消納的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銀湖新能源報告②:政策補貼出現資金缺口、拖欠等情況,制度亟待完善
推動技術成本和非技術成本的“雙降”,新能源才能贏得比煤電等高碳能源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