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供
今年7.1香港回歸26周年的第一個大禮包不同凡響。5月1日,允許“港車北上”的《廣東省關于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對外公布。按照《管理辦法》,從2023年6月1日開始接受香港機動車車主申請,7月1日起,香港車主在港方預約通關獲準后,就可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期間最多可連續在粵30天,相當于1個月,并經該口岸原路返回。
一、香港機動車自由行,港人北上交通工具大升級
最近10余年,數個連接香港與內地的重大基礎設施相繼開通。2007年7月,連接香港深圳的深圳灣大橋開通;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同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香港聯系內地的大型交通設施基本成型。
//圖片來自信報
聯系兩地的陸路交通設施達到新高度之后,不再全部依賴公共交通工具、多元化的交通出行工具就水到渠成。從早期途經羅湖口岸往來兩地的列車,到途經西九龍口岸的廣深港高鐵,香港居民出入內地的軌道交通工具實現了巨大的升級,極大便利了香港居民往來兩地,也極大便利了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根據香港發布的數據,2017年至2019年,香港居民來往內地(大陸)保持為1.6億人次/年,每年人次基本持平。據此,香港居民來往內地的日均人次約為43.84萬人次/日,當然其中包括來往廣東及內地其他省市,主要通過連接兩地的地鐵和公共汽車接駁,列車、高鐵、飛機和輪船等直達交通工具。
然而,汽車仍然是陸地上最受人們歡迎、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但一直僅有極少數往來粵港兩地的商務汽車通行。因此,今年7月即將開通經港珠澳大橋的“港車北上”是又一個標志性的港人出行方式。
從兩地人員自由行,到香港實現機動車單邊自由行,是又一次香港內地出行交通工具的大升級。2003年7月內地游客赴港自由行開通,至今日“港車北上”自由行,正好20年。據媒體援引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提供的數據,此次香港約有45萬輛香港私家車受惠“港車北上”政策可往返廣東。從以上三年日均43.84萬人次香港居民往來內地的數量,與此次45萬輛私家車具有往來廣東的資格,可見私家車出行將極大滿足香港居民出行廣東的需要,對于香港居民前往廣東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二、率先實現人車自由行,通關便利性再創新
香港機動車實現北上自由行,對于香港居民北上內地尤其是廣東帶來極大的便利。早前香港統計數據顯示,發現港人去年到內地主要是旅行,占總人次的67%;余下33%屬于商務工作性質。港人到內地消費主要以廣東省為主,約占總消費的70%,大多購買食品、衣履、書籍及交通費、娛樂休閑費用和醫療費用等。因此,跨境通關便利性是關乎香港居民實實在在的民生。當《管理辦法》政策允許香港居民自駕私家車出行廣東后,旅行和工作就不再受各種出行時間的局限,香港居民出行內地的旅行和商務工作的便利性都將得到極大提升,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和商務活動。
這背后是香港和內地通關政策的持續創新。早期的口岸通關,均采取香港和內地各自境內設立口岸大樓分別邊檢,形成“兩地兩檢”模式,如羅湖口岸。本世紀以來,香港和內地達成一致,簡化通關手續,提升通關效率,便利人員和貨物往來,滿足高頻跨境往來的需求,逐步悉數采用“一地兩檢”模式,即在內地或香港一方的境內設立一個口岸大樓分別(分層或分側等方式)邊檢,如福田口岸、深圳灣口岸和西九龍口岸,以及此次“港車北上”途經的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更是實現了“一地兩檢”方式的再次升級,人員和車輛的通關基礎設施實現了面對面連接、海關執法人員實現了面對面聯合作業的模式,是粵港兩地最便利的通關模式。
《管理辦法》“一地兩檢”口岸將迎來自駕出行的香港普通居民和私家車通關。此前粵港兩地車牌在冊車輛(主要是商務車輛和運輸車輛)約7萬輛,此次可北上車輛面向香港私家車等機動車,與早前兩地牌車輛不重復,增量達45萬輛,相當于往來兩地的車輛擴大了6.4倍之多。因此,人和車共同通關就將成為了邊檢口岸的日常,口岸不再只是人員和貨物的通關。
三、“港車北上”的一小步,實質是大灣區融合的一大步
自駕出行對于香港居民融入大灣區日常生活、生產、學習和消費范圍具有實質性的作用。香港陸地總面積1110余平方公里,廣東省陸地總面積17.98萬平方公里,“港車北上”之后,香港私家車活動范圍(面積)由此擴大近160倍,按港車在香港及廣東常規行駛道路長度估算,活動半徑將從40公里擴大到400-500公里,擴大10倍以上。
順理成章的是,香港與澳門之間將實現便捷的私家車出行。雖然《管理辦法》沒有提及香港機動車入出澳門,但因為澳門與珠海陸路相連,香港居民可將汽車停放在口岸珠海一側,步行進入澳門,間接實現自駕出行澳門。同樣可以樂觀預測,不久的將來,港澳之間的機動車可實現雙向自由往來。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于珠江西岸乃至廣西北部灣和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開放均具有巨大的影響。港珠澳大橋直接將珠海和澳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以往港澳、港珠之間主要依靠海路交通工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受制于兩地陸路交通工具僅限于特定車輛和公共交通工具,大橋日常交通流量較少,未能最大程度便利兩地往來,香港的經濟活動未能大幅跨過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江西岸。即便如此,從我們在廣西南寧的調研來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于南寧及北部灣城市建立與香港的商務往來、產業鏈分工起到了明顯的橋梁作用。
隨著香港居民自駕途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江西岸,香港經濟活動落地珠江西岸的便利性將極大提高,兩地互動頻繁度將得到大幅提高。香港對于珠江西岸的經濟帶動作用將由此得以大幅提升,間接改善香港和珠江西岸對廣西北部灣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的拉動作用。
因此,此次“港車北上”政策是推動大灣區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一方面將通行港珠澳大橋的車輛從數萬輛的特定車輛擴大至幾乎所有的私家車,數量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將10倍、100倍地擴大香港居民與廣東尤其是大灣區的聯系,促進兩地的緊密聯系和大灣區的融合。
四、“雙向奔赴”,萬眾期待大灣區深度融合
從日前新聞媒體信息看,此次“港車北上”積累經驗后將推廣到深港陸路口岸。珠海和深圳同步展開了“港車北上”相關準備工作。可以預見,具有“一地兩檢”功能設計的深圳皇崗、深圳灣、深圳蓮塘等陸路口岸都將有機會成為未來“港車北上”的口岸。
“澳車北上”亦已如箭在弦。早在2021年11月,珠海市商務局即開展了“澳車北上”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相關項目招標,只今年1月又進行了“澳車北上”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信息系統改造項目,且為海關迫切需求項目。如此,“港車北上”疊加“澳車北上”,將實現港澳機動車便捷北上,實現單邊自由通行。
萬眾期待的是,港澳車輛北上之后,何時能實現“粵車南下”,“雙向奔赴”?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三個關稅區,既是大灣區建設的優勢,也是它的挑戰所在。事實上,美國和加拿大,歐盟27個成員國之間早已實現人車自由行。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實現“雙向奔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言自明。如能實現廣東車輛南下香港,則粵車可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和珠江口西岸,尤其大幅便利深圳前往珠海、澳門和江門乃至粵西地區,彌補港珠澳大橋“雙Y”改“單Y”未能連接深圳的遺憾,一舉多得。因此,未來關鍵的是科學合理地進行“粵車南下”機制設計,從而全面加深灣區城市之間人員交流、經濟融合和融合發展,建成國際一流灣區,萬眾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