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造一個廣東”戰略目標下,廣東海洋高質量發展使命
“改革開放是廣東最鮮明特征,高質量發展是廣東最光明前途。”“扎扎實實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這是新年伊始廣東吹響的高質量發展號角。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也是融入世界的大通道,是支撐廣東發揮改革開放優勢、打造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廣東是海洋大省,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7年(至2021年)位居全國首位,2021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6.0%,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2.1%,廣東海洋經濟在廣東國民經濟發展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時期是廣東海洋經濟轉換增長動力、創新驅動發展的勢能釋放期。海洋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深化海洋領域改革開放,實現海洋經濟大省向海洋經濟強省躍升。
二、新時期廣東海洋發展集聚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能
廣東雖作為全國海洋經濟規模龍頭,但“海洋經濟規模大、海洋高層次科創平臺少”的瓶頸制約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圍繞海洋科創平臺載體建設、海洋新興產業培育、海洋城市戰略謀劃等,廣東海洋集聚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能,在完善海洋發展空間格局、加快海洋科技蓄能、推進海洋新興產業謀篇布局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區域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海洋發展格局趨于完善。珠三角以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海工裝備、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服務業為主,已形成以廣州、中山、珠海、江門為核心的西岸先進裝備制造帶,和以深圳、東莞、惠州為主的東岸研發服務帶。粵東以臨海工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為主,已形成以揭陽大南海石化區、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為核心的臨海工業產業集群。粵西以臨海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為主,已形成以寶鋼湛江基地為核心的臨海鋼鐵產業集群,以茂名石化工業區、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為核心的臨海石化產業集群和以陽江高新區為核心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海洋科技蓄能取得突破。廣東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廣州、湛江建設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湛江、深圳先后被確定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深圳被國家賦予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使命,廣州、珠海、湛江建設三大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
海洋新興產業謀篇布局加速。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業、海上風電、海洋可再生能源、天然氣水合物等海洋新興產業正逐步成為海洋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和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如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可燃冰環境生態觀測實驗裝置等海洋領域大科學裝置。海上風電形成以陽江、粵東、中山為核心的裝備-施工-運營-專業服務產業體系。
三、廣東海洋經濟釋放勢能,支撐“再造一個廣東”
“再造一個廣東”,廣東的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也在海洋。新時期核心任務是釋放海洋勢能,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性轉變,建設產業繁榮、科技領先的海洋創新強省。
一是依托兩大海城體系,激活海洋城市動力
兩個海城體系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現代海洋城市。深圳是國家規劃的兩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支持深圳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將大幅提升深圳海洋發展能級。
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是國家“十四五”時期海洋發展的重要抓手,廣東可以圍繞珠三角、粵東和粵西海洋城市各自優勢和特色,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過分階段、分梯隊推動陸續建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激活海洋城市動力。
二是強化“3+3”重大平臺作用
發揮橫琴、前海、南沙三大戰略平臺作用。橫琴、前海、南沙是廣東改革開放的前沿平臺,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集聚海洋經濟高端要素、實現海洋經濟高端發展方面具備改革創新的最大優勢。要充分利用好三大戰略平臺,以海洋科技創新為主動力,以海洋新興產業和現代高端服務業為發展重點,發揮特色和制度創新優勢,突出粵港澳海洋合作和試驗示范作用,從海洋科技創新、高端要素融合、制度改革、開放合作等方面集聚高質量發展能量。
依托廣州、珠海、湛江三大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打造全球海洋創新高地。聚焦深水、綠色、安全、智能前沿交叉技術和全球重大海洋問題,集聚國際海洋領軍人才團隊,強化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海洋創新體系,打造國際海洋創新成果策源地和國際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高地。其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立足灣區、跨越深藍,建成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高科技產業發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集聚國內外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建設成為綜合性、全鏈條、高水平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湛江)圍繞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等領域,重點突出深海裝備、海洋牧場等方向,建成具有國際和國內重大影響力的一流海洋創新高地。
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產業集群
對接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國際海洋科技發展趨勢,強化產學研協同攻關,做大做強海洋新興產業,推動海洋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到2025年,形成5-6個產值超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將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油氣化工、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和海上風電產業等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產業集群。
(2)
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當下,對外依存度高的城市受到最明顯的負面影響,在對外開放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首當其沖,正處于尋求新突破口的關鍵時期,而歷時八年談判終成正果的RECP有望成為深圳期盼的突破口之一,為深圳注入新活力
閱讀全文本項目從全球競爭、“一帶一路”建設和大灣區背景入手,分析了深港“雙特區”引領大灣區發展的特殊基礎和獨特優勢,深入剖析了深港“雙特區”引領大灣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為更好發揮深港兩個特區在大灣區的引擎帶動作用提供了支撐。
閱讀全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本項目針對兩灣區對接面臨的困境、合作機遇、基礎優勢和瓶頸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接合作發展路徑,強化跨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兩灣區產業深度對接合作,營造高水平營商環境等重點對接策略,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的方向和支撐。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