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新十年開局之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發布《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的愿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強調要“以雙邊促多邊,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各種形式,鼓勵更多國家和企業深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p>
//這是在印度尼西亞普哇加達拍攝的一列行駛中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在實踐中,我國2015年推動的“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三方合作的重要內容,堅持了“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引導、國際規則”的協調推進原則,充分激發了各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性,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第三方市場合作理念和實踐
(一)是三方合作的子集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國家間合作關系的一種,它基于市場、超越市場,是國家利益和市場利益的交集。第三方市場合作以國家力量牽頭引導,通過市場利益來凝聚共識,包括產品服務、工程合作、投資合作、產融結合、戰略合作等內容,但不包括三方合作中國家援助項目。
第三方市場合作與美國牽頭的小多邊機制(如,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等)的相似之處是由一國(中國)政府牽頭,但第三方市場合作由市場推進、非聯盟性質,與美式小多邊機制有本質不同。
(二)受內外因素的驅動
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利于我國對外合作方面繼續干中學。通過與優勢國家(原宗主國、地緣法緣相近國)合作,快速適應東道國政治、法律環境,提高話語權,營造較好的外部環境,同時,有助于強化合規意識,注重合規經營,與合作方共同規避投資風險、經營風險。
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內因包括:三方比較優勢、產業梯度轉移動力、跨國企業全球優化資源配置以提高效率規避風險等。
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外因包括:1)應對美國牽頭的整合政府和企業、金融機構、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媒體等力量的聯盟式小多邊機制;2)承接我國外援帶來的正向外部性;3)通過與歐、日、韓等進行第三方市場合作產生政治外溢,對沖美西方壓力。
(三)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方式
一是借助合作方優勢,加強對東道國經濟和政治評估,提高東道國識別度,包括:市場需求、貿易壁壘、勞動力成本以及技術水平等經濟因素及政治穩定性、鼓勵性投資政策和法規以及政府與東道國的協議和合作關系等政治因素[1]。
二是與國際援助、技術幫扶、地區公共產品供給相結合,實現國家利益和市場效益同頻共振,增強應對東道國政治形式、營商環境、行政效率的主動性,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和風險。
三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等一體化運作,形成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整體力量,提高了議價能力。形成了政府牽頭、企業主體、長期共榮的外部特征,擴大了沿“一帶一路”國家的影響力。通過三方合作,深化利益共識,嵌入美國主導的小多邊機制,有利于緩解我國國際政治壓力,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四是以亞洲國家為重點,以東南亞與中亞為核心,致力拓展區域合作空間,向歐洲、非洲、太平洋島國延伸,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對外投資等多種形式提高三方合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共建“一帶一路”進入了新十年、新階段
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框架,在全球治理走向多極共治之際,“一帶一路”提供了“五通”“三共”為理念的國際秩序演進方向,為裝載“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等非西方理念、超西方理念提供了載體,為“硬聯通”提供了有形空間。
(一)基于三個事實
一是中美產業已逐步實現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演化,競爭程度日益激烈。二是我國經濟總量已達到美國70%上下,美國焦慮、“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層出不窮,“中國制造2025”“進博會”凸顯了我國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向世界開放市場、與世界共存共榮的方向。三是我國在低要素稟賦結構轉向中高要素稟賦結構之際,將繼續發揮“后發優勢”,吸納全人類知識存量,同時直面創新短板,更加強調源頭創新,要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方面做出中國原創貢獻。
(二)體現四大建構
一是話語建構。無論提法上是“戰略”也罷、“倡議”也罷,其實質就是中國話語權的凝聚、延伸和拓展。要在全球層面分享中國理念,放大中國語境,把軟連通和硬連通、軟實力和硬實力建設統一到“一帶一路”話語體系中,不斷根據實際需要,注入話語鮮活度、提高話語顯示度、增強話語力度。
二是基礎建構?!耙粠б宦贰笔俏覈鳛槭澜珀P鍵國家發起的基礎建構,在“五通”“三共”框架下不斷深化實踐、具象目標、拓展內涵,既注重有形空間、重點設施、理念民心的建設連通溝通,又蘊含中國理念、中國話語內在力量,具有強大的韌性、充分的彈性,將承載不斷豐富的時代內容。
三是范式建構?!耙粠б宦贰背h以開放合作為靈魂,貫穿不同國家地域、不同文化信仰,是國家力量統籌下內外、區域、全球各方力量相互借力,正向發展的范式?!耙粠б宦贰背h不僅不排斥而且更強調關鍵國家的作用,但其作用應當是惠及沿線國家,具有共同發展的包容特征。對“一帶一路”這一新生事物本質的認知也有一個深化過程,從“大寫意”到“小而美”,在發展目標逐步廓清、發展內容不斷豐富、具體項目更加親民務實高質的同時,對體制機制、規則制定、項目運營等也將逐步規范。
四是秩序建構。改革開放46年來中國加入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審時度勢,取得發展[2]。長期以來,在國際問題處理上,美國是自變量,中國是因變量,充當壓力的響應方。面向2050年和更長遠未來,“一帶一路”以開放、合作、包容的信心、實力超越各種差異、區別、分歧、紛爭,以發展為主線,加入到現有國際秩序中,對現有國際秩序的諸多“赤字”進行修正、彌補和完善,是中國作為全球關鍵國家以我為主的秩序建構。
(三)實現兩大突破
一是對三大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突破?!耙粠б宦贰背h完全摒棄了海權、陸權、邊緣地帶學說對控制權的追求,與現有區域機制、國際秩序有效對接、共存共榮,立足解決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和區域發展的現實問題。同時,“一帶一路”不回避對自身安全的關切,在大周邊問題上,強調基于情感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命運共同體,以“親、誠、惠、容”影響周邊、經略周邊、塑造周邊,致力于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二是對依附理論的突破。以拉丁美洲近現代發展為樣本的依附理論強調主導國的自主性和依附國的被動性,但對“二戰后”若干東亞經濟體的騰飛及中國實踐缺少解釋力?!耙粠б宦贰背h是由中國發起的全球性框架,突破“中心-邊緣”結構,以發展為主線,不結盟不對抗不搞模式輸出,推進優勢互補和產能合作,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三、優化合作空間,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中國-東盟第三方市場合作
推動建設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共同體,積極參與海洋產業務實合作,共建海洋產業園、產業合作示范區,探索和完善同東盟“多國雙園”模式。
深化各方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治理等領域國際合作,以聯合國“海洋十年”為契機推動雙方在全球海洋治理的科技和生態領域進行項目合作。
以經濟底盤帶動新時代南海秩序構建?;谝延须p邊和多邊合作的基礎,促進建立和加強多邊合作框架,實現三方合作的共同利益。借助東亞地區多邊合作框架,在國際貿易、直接投資、區域經濟一體化、互聯互通及地區安全等領域加強合作。
(二)深化中國-歐盟第三方市場合作
完善國有和私營銀行、貿易保險機構之間的合作機制,與國際和多邊金融機構建立聯系,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整合現有中國與歐亞國家合作基金,成立中國—歐亞第三方市場合作專項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的融資渠道。制定第三方市場合作示范項目清單,以聯合融資、共同投資、“中方EPC總承包+第三方投資開發”等靈活形式推進項目建設,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將“一帶一路”建設與歐盟和其他國家戰略政策相結合,強調尊重第三方發展愿景,利用中歐合作伙伴關系的優勢,推進高效、共贏合作。同時,加強中歐間及中歐與東道國領導人間的溝通,增進三方政治互信,明確合作重點和具體目標,促進政治經濟良性互動。
[1] John H. Dunning and Sarianna M. Lunda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8, pp.325-356.
[2] 發展是跟先進國家距離的縮小,而非簡單的增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