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舉辦實施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決定自5月6日起實施六項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措施實施后,不僅將便利內地居民申辦出入境證件,還會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商務往來,推動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協同發展,促進內地和港澳人員交往、要素流通,更好服務香港、澳門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惠澳惠港新措具體是什么?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告,此次實施的六項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主要內容如下[1]:
1.在北京等20個城市試點實行換發補發出入境證件“全程網辦”。包括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臺灣通行證,都可以通過國家移民管理局政務服務平臺網上提交申請,實現“一次都不跑”。這20個試點城市中,只要是16周歲以上戶籍居民,就可以在網上“辦證”。
2.赴港澳商務簽注實行“智能速辦”“全國通辦”。此前需要在常住戶口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申請辦理,現在可以在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窗口提交申請。
3.北京、上海六類人才可以申辦赴港澳人才簽注。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六類人才往來港澳簽注政策已有一年多,新政擴大赴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實施范圍,將人才簽擴大至北京、上海兩地,包括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衛健人才、法律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六類人才。
4.持赴港澳商務簽注人員在港澳停留期限由7天延長至14天。持赴港澳商務簽注的內地居民,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門的停留時間,由現行不超過7天延長至不超過14天。
5.簽發赴澳門1年多次“其他”類簽注。內地居民赴澳門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可以憑有關證明文件,在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辦1年多次“其他”類簽注。其中赴澳門就醫的,允許有1至2名陪護人員申辦同類型簽注。
6.參加“琴澳旅游團”人員可以多次往返琴澳。參加“琴澳旅游團”的內地居民,可以憑參團材料,在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辦標注“琴澳旅游”的團隊旅游簽注。參團人員入境澳門后,7日內可以“團進團出”方式經橫琴口岸多次往返橫琴與澳門。
二、惠澳: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快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
2024年是澳門回歸25周年。澳門正在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做好傳統主流產業博彩旅游休閑業的同時,著力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惠澳六措”為澳門“1+4”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會。
1.推動琴澳融合,以“旅游+”助力澳門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
“惠澳六措”尤其是“團進團出、多次通關”琴澳旅行團措施,對澳門與橫琴的一體化融合發展有重要意義。琴澳的旅游定位、配套有所差異,旅客以“團進團出”的方式可以在7天內多次往返琴澳兩地,旅行社可以制定更加豐富的游玩線路,澳門可以利用橫琴更多的旅游景點,建設“一站式”旅游模式。這將擴大琴澳兩地旅游承載力,提升游客體驗,有利于澳門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以及橫琴國際休閑島的定位。
新政實施將顯著增加澳門的游客數量,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樣化,澳門旅游產業將迎來升級。新政提出,內地居民赴澳門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也可以申辦1年多次“其他”類簽注。澳門可適度開展“旅游+會展”“旅游+醫療”“旅游+演藝”等“旅游+”服務,進一步推動澳門旅游市場發展。
2.助力人才引進,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轉型。
新政規定,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六類人才,可申請澳門人才簽注,這幾類人才與澳門推動的產業轉型方向十分契合。人才簽范圍的擴大,將吸引更多內地資本和人才進入澳門,促進知識與技術的轉移,增強澳門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隨著人才的流入和資本的積累,澳門可以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同時,人才簽可推動澳門與北京上海知名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澳門高校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為澳門“1+4”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新政還將助建“演藝之都”“體育之城”,推動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新政對赴澳門參展、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內地居民提供便利簽注,為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利于吸引更多國家級、國際級品牌盛事落地澳門,推動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設。
3.促進商務交流,助力澳門提升國際競爭力。
“智能速辦”和“全國通辦”等措施的實施,將大大簡化赴澳商務簽注的辦理流程,有助于內地投資者更高效地完成投資考察、企業注冊和銀行開戶等商務活動,吸引更多投資項目落戶澳門,提高澳門在國際商務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也將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和投資者來澳門旅游和投資,推動澳門的國際化進程。
三、惠港:助力香港發揮“超級聯系人”作用,鞏固“八大中心”地位
新措不僅惠澳也惠港,將加強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角色。
1.便利內地人才到港,鞏固人才高地。
近兩年,香港出臺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投放大量資源以吸引、發展和留住人才。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上表示,截至4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批出近18萬份申請,超過12萬人才已抵港。特區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南下、北上”雙向人才流動,人才簽擴大,有助于香港吸引更多北京上海的優秀人才,促進內地和香港人才流動和知識交流,為香港打造國際人才“蓄水池”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向。
2.推動旅游和相關產業發展。
旅游業是香港的傳統主要經濟支柱之一,但近期旅游業持續低迷,港人北上消費日趨規模,而來港內地游客則消費降級。隨著“全程網辦”以及商務簽注和旅游政策的優化,預計會增加內地居民赴港旅游和商務旅行,直接促進香港的旅游業及相關的酒店、餐飲和零售業的發展。同時,“琴澳旅游團”可多次往返琴澳,與橫琴、澳門旅游資源的聯動將有助于提升香港旅游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為香港帶來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收入。
3.助力香港提升“八大中心”競爭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包括國際貿易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
一是增強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新措優化了赴港商務簽注的申請機制和逗留時間,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商務交流提供了更多時間和便利,有助于商務人士更深入地進行商務洽談和合作,助力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同時,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將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利用香港的平臺“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
二是助力國際創科中心建設。香港正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報告反映香港創科人才短缺,預計2032年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有3.5萬人的差距。新措有利于吸引北京上海優秀的科研人才,豐富香港創科人才庫,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科實力。
三是助力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建設。六類人才簽注還包括內地仲裁員、調解員等法律人才,吸引北京上海兩地這類人才來港,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助力香港成為解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和商業爭議的服務中心。
四、深圳應抓住機會推動深港、深澳加強合作
1.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深圳可借助這一政策,與香港、澳門、橫琴共同開發特色旅游線路,推廣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旅游資源的互補和共享,促進文化交流與旅游產業發展。
2.拓展商務合作。深圳可利用商務簽注新政和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通過與港澳聯合舉辦商務論壇、展覽等方式,吸引內地商務人士在港澳集聚,共同開拓市場,也進一步促進深圳與內地其他城市的商務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加強人才交流與合作。深圳可和港澳地區一起加強與北京上海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共同舉辦人才交流活動,促進人才流動和資源共享。利用深圳科技成果轉化優勢,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吸引通過人才簽注前往港澳的北京上海人才將科技成果在深圳轉化和應用。
[1]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 https://s.nia.gov.cn/mps/tztg/202405/t20240506_1804.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