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樊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全球化不會停止,但是全球化會發生調整。全球化不會停止的原因是全球化的原動力并沒有消失,新動力比以前多了而不是少了。
什么叫原動力?二戰以后殖民地解體,發達國家的大公司逐步變成了跨國公司,都到世界各地做生意、投資,發達國家的大企業、跨國公司就是這輪全球化的始作俑者,這是原始的動力。這個動力最初在國內沒有受到阻礙,工人也沒有受到影響,一些轉移出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他們也不做的,政治家們當然也都高興,當時的發達國家都是積極推進全球化的。那個時候誰反對全球化?是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一開會就去外面游行抗議,反對全球化,“你們過去用殖民地盤剝我們,現在用全球化又來盤剝我們。”
幾十年過去了,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上確實出現了問題,他們的產業轉移出去了,他們的工人受到了沖擊、他們的收入增長受到影響,因此他們對全球化不滿、反全球化。政客為了選票自然反全球化。
跨國公司的CEO有一天停止思考在全球布局的問題了嗎?他不仍然在全球飛來飛去尋求最佳的資源配置嗎?這個原始動力沒有消失。
現在更多的動力是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中等收入國家都支持全球化,因為他們在中國發展的例子上看到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機會。
現在我們都支持全球化,全球化的推動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全球化不會消失,但是會出現調整。
兩大方面的調整:一方面是產業鏈的布局會發生一些調整,即所謂的區域化。疫情確實提醒了大家,產業鏈過度集中在某個國家、某個地區,那個地區出現問題就會對我們產生沖擊,適當的分散化是客觀存在。我們也會這么想,我們也不愿意把供應渠道都放在一個國家,我們也希望分散,這點是客觀趨勢,將來可以進行調整。
另一方面就是百年大變局、大國競爭、貿易戰等會產生全球化格局的調整,會不會出現兩極分化、兩個陣營?不一定,但這個因素對于全球化的格局會產生一些影響。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