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騁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
近年來,深圳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部署,持續推進海洋科技創新,依托區域優勢推動海洋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海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依托活躍的市場氛圍和優越的營商環境,深圳海洋產業、創新、人才和教育要素不斷集聚,產業協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笆奈濉睍r期,深圳將圍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20大產業集群,海洋產業集群位列其一。作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培育海洋產業集群對于引導深圳海洋經濟由“要素集聚”向“集聚創新”發展意義重大,高質量構建若干要素齊整、功能完備的海洋產業集群,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經濟新引擎已箭在弦上。
一、發展要素齊聚,構建海洋產業集群正當其時
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凸顯。據統計,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不含深汕合作區)約為260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10%,海洋產業發展總體呈現“三二一”的穩定結構。其中,海洋傳統優勢產業高度集聚,已形成招商局系列、中集系列、中海油系列和華僑城等一批年營業額超百億的核心企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涌現出震兌工業、華大海洋等一批創新型企業,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速明顯。從海洋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深圳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柱,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子信息業、海洋新能源、涉海金融業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產業協同能力持續提升。在各類涉海產業協同創新政策指引下,深圳海洋產業協同發展能力在近年得到大幅提升。在海洋油氣領域,中海油、德潤清華及惠爾海工等優秀企業初步建立了海洋油氣“鉆-采-儲-運”勘采服務體系。中廣核、中集集團等海洋新能源企業深入海上風電和深海鉆采領域,對產業發展形成較強的拉動作用。在海工裝備領域,深圳已具備大規模制造海上鉆井平臺的能力,智能制造企業紛紛“下?!?,覆蓋產業鏈設計研發、制造和應用等上中下游環節,初步形成了規模超百億元的海洋高端裝備產業集群。依托國際生物谷海洋生物產業園,構建起海洋生物醫藥研發、中試、產業化的發展鏈條,已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產業創新要素不斷集聚。近年來,深圳市積極引入中海油和中船集團等大型龍頭南方總部企業,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逐步集聚。據初步統計,深圳市涉海創新載體由2017年前的39個增長到2021年的63個,集聚了近千名海洋領域高級研究人員。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積極參與建設優勢特色海洋學科,海洋大學與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設,海洋產業創新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產業空間載體加快布局。深圳市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擴區為契機,打造“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西部海洋科技創新走廊。推進鹽田河臨港產業帶、壩光國際生物谷、大鵬海洋生物產業園三期及孵化基地、深汕海洋智慧港規劃建設,打造“鹽田—大鵬—深汕”東部向海發展走廊。國家南方海洋科學城、蛇口國際海洋城等加快建設,為推動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集聚和東西部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圳大鵬灣,水清岸凈,風光秀麗。李堅強攝
二、強化質量供給,引領集群位階向中高端邁進
合力突破產業共性技術。以“強鏈、補鏈、連鏈、延鏈”為原則,引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招商工業和中集海工等“鏈主”型企業聯合上下游資源加強產業技術共性問題攻關。推動構建產業核心技術協同攻關體制,進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裝備業國產化替代水平,推動電子信息業加速向海延伸,強化海洋生物醫藥業產業化能力,加大海洋礦物開采、運輸等技術研發儲備,掌握未來產業競爭主動權。
培育發展海洋產業新業態。以“綠色、深水、安全”為導向,推動海洋產業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技術群廣泛滲透、交叉融合。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海洋城市場景應用深度融合,促進涉海傳統制造業與新興服務業融合,推動傳統海洋產業向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工程咨詢等領域延伸。瞄準全球海洋科技前沿,強化創新成果源頭供給和創新資源合理配置,超前布局海上制氫、無人潛器、深海采礦等海洋未來產業。
三、激活動力主體,加快搭建集群創新生態網絡
建立多層級戰略性涉海企業組團。推動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以籌建中國海洋科技集團為契機,發揮龍頭企業對重點產業鏈的引領帶動,為頭部企業提供定制化、專業化政務服務,促進頭部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中小企業爭做隱形冠軍。鼓勵涉海中小企業按照“專精特新”要求,集聚有限資源,選準主攻方向,在差異化、小眾行業的細分市場中鍛造品牌。吸引國際頂尖企業落戶。引進涉海龍頭企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或數據中心等高端項目,參與全球涉海資源整合與配置。
構建多要素產業技術支撐平臺系統。搭建海洋產業信息服務中心。積極對接大灣區海洋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海洋產業信息服務數據庫,引導企業及時發布科技成果需求信息。建設海洋中試檢測試驗基地。依托國家深??瓶贾行暮秃Q蟠髮W建設,建立若干功能互補的海上試驗場群,集成海洋產業成果轉化/育成、產品綜合性能測試評估、海洋設備檢驗認證等配套服務功能?;I建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吸取全球先進海洋特色園區經驗,構建“海洋科技產業園區-風投機構-科技服務中心-智庫”四位一體園區服務模式。
四、突出效率優先,穩步增進集群可持續發展勢能
推動海洋產業鏈供需交叉對接。探索開發海洋產業鏈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全鏈網聯的方式,實現產業鏈可視化管理。完善海洋產業供應鏈清單制度和企業數據庫,加速“海洋產業鏈圖景上網、企業供需信息鏈內共享”。鼓勵涉海企業通過深圳全球海洋城市建設促進會等行業平臺與國內外各類產業組織開展合作交流,共謀交叉技術需求,尋求產業新增長點。
優化集群政策運行機制。積極推進“鏈長制”,圍繞海洋產業細分領域施行“一鏈一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全球領先的優勢產業鏈。及時跟進、梳理和掌握全市海洋重點產業鏈項目推進情況,做好項目跟蹤服務,統籌加強項目各項審批推進力度。積極爭取將海洋產業集群納入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
(27)
本項目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綜合比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現狀與核心職能差異,明確深圳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發展差距。在總結全球著名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模式基礎上,明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構建符合深圳特色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模式,并提出對策建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