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沐蕓
時間:2020-02-02 11:19
2020年1月31日,新英格醫學雜志刊發了美國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完整的就診經歷。這篇文章不僅如實記錄了病人的診療過程,并且可以看到美國面對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的工作程序,為我們對突發疫情的應對和統籌協調提供了借鑒。
一、形成跨部門、跨學科的工作小組
原文的20多位作者分別來自不同的部門,分別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NIH)、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流行病情報局(CDC-EIS)、華盛頓州衛生局、Providence醫療集團、Providence區域醫療中心、華盛頓醫學院醫學系、華盛頓州衛生局公共衛生實驗室等,并且他們都屬于一個工作小組——the Washington State 2019-nCoV Case Investigation Team(華盛頓2019-nCoV個案觀察小組)。作者單位的構成從側面可以體現出,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美國迅速組成了一只協助組,將涉及部門和不同學科組織起來,應對突發事件。
二、CDC迅速發布信息公告
當得知中國發生2019-nCoV事件后,美國CDC迅速發布面向全國民眾的通告和面向各級醫療機構的操作指南。提醒有去過湖北武漢的人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尋求醫療幫助。第一例患者就是對照CDC通告而前往就診的。雖然該患者當時的癥狀并不嚴重,除了干咳和間歇性發熱,并無其他癥狀。在看到CDC通告后,戴上口罩,主動到華盛頓的Snohomish縣門診求醫,并報告自己的武漢旅游史,但并未到過華南海鮮市場,也未有與武漢確診患者的接觸史。
雖然患者在縣診所求醫時并沒有明顯癥狀,但鑒于CDC通告中關于旅游史的描述,縣診所還是按照CDC操作指南上報了地方和州一級的衛生主管部門,州衛生主管部門及時上報了CDC緊急行動中心,并按CDC關于新型冠狀病毒采樣送檢指南采集病人呼吸道樣本和血液樣本并送檢。同時對該名患者啟動居家隔離。
1月20日,CDC即確診該名患者。隨即,按照CDC操作指南,形成工作小組,將該名患者送往隔離病房進行診療。
三、工作小組各單位各司其職
按照CDC操作指南,醫療團隊詳細記錄臨床癥狀的演進和定期采樣送檢,實驗室團隊及時對送檢標本檢查并將結果及時返回醫療中心,與臨床癥狀進行對比并更新治療方案,CDC則及時根據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發現更新通告和指南,同時保持與公眾的溝通。海關則按照CDC出入境指南對出入人員進行排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隨時跟進,向臨床醫生開放還在審評中的新藥研究數據庫,并啟用新藥“緊急使用授權”。
四、部門協同科學嚴謹而又體恤同情
該名患者最后病情好轉,各項指標穩定,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使用了一個還未獲批的抗病毒藥。這就是與FDA嚴格審評審批程序并行的“體恤醫療”和“緊急使用授權”。意即在緊急情況下,對未獲批準醫療產品及已獲批準產品的未獲批準用途的緊急授權使用。緊急使用授權的前提是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發布“當前處于公共衛生緊急狀態聲明”。
所以可以看到,自臨床醫生決定尋求“體恤醫療”使用還未批復的抗病毒藥物時,幾乎沒有任何停滯就獲得還在研究中的藥物,用于患者抗病毒治療,隨后患者好轉。
雖然該患者各項指標穩定好轉,但使用該藥的醫療組不斷強調,只是1例患者,并且每個患者的發病和進展還不太一樣,該藥不能大規模進入臨床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常規治療,還需要進一步臨床研究以證明該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保障應急啟動的制度性安排
CDC根據公開信息和WHO通告評估后,HHS在美國境內發出公共衛生緊急通告,CDC制定面向不同人群,普通老百姓,各級醫療機構、實驗室和海關的操作指南手冊并啟動宣傳工作。就如同按下一個開關后,一系列的動作就會對應展開,有序推進:該患者對照主動就近求醫,縣級診所隨即上報并采樣送檢,同時啟動隔離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