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15:32
1月12日,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所團隊編制的“2023·中國‘雙創’金融指數”(China Innovator and Entrepreneur Finance Index,以下簡稱CIEFI)在2024成都交子金融大會上正式發布。
今年是CIEFI系列指數的第七次發布,在總結和吸收過往編制經驗的基礎上,本期指數從“雙創”金融資源供給、服務績效、政策支持以及環境承載四個維度、利用27項客觀指標,對國內337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不含港澳臺地區)做了綜合評價,希望客觀全面反映全國各地金融支持“雙創”活動的實際狀況和發展特征,為各地方政府總結發展經驗、尋找案例借鑒提供一點助力。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博士發布指數
本期報告核心觀點如下:
1.本期“雙創”金融發展綜合排名前十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蘇州、廣州、武漢、南京和重慶。2023中國“雙創”金融指數綜合榜前十城市,憑借自身雄厚的金融產業基礎,為自身“雙創”事業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持,“雙創”金融綜合發展水平明顯優于其他城市。其中,成都、蘇州雙雙超過廣州升至國內第5和第6位,重慶則首次躋身全國前十行列。
2.步入后疫情時代的“雙創”金融發展重回增長正軌。本期337個城市的“雙創”金融發展綜合得分均值較上期增長0.34分,由上期平均減少0.8分扭轉為正增長勢頭;337個城市中綜合得分實現正增長的城市達到199個,數量較上期多了99個。綜合百強榜城市本期平均得分增長0.77分,較上期平均0.57分負增長有了明顯進步和改善。其中,綜合指數得分增長前十強城市分別是泰安、煙臺、肇慶、西安、南陽、濱州、麗水、衢州、淄博和宜昌。
3.我國東西部地區間的“雙創”金融發展差異較南北地區更為顯著。本期華東地區得分均值較西北、西南地區的分差優勢分別達到了25.44分和20.72分,同期華南與東北地區間的分差為10.75分,與華北地區間的分值差異僅為0.51分。華東地區城市“雙創”金融發展水平整體保持遙遙領先地位,每3個華東城市中,就有2個城市進入“雙創”金融指數綜合百強榜。相對來說,西南、西北及東北地區整體“雙創”金融發展表現不佳,本期三個地區僅14個城市進入百強城市榜單。
4.成渝城市群綜合得分增長表現相對更優。在國家已明確支持發展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屬于發展第一梯隊,其“雙創”金融發展水平也顯著高于全國其他地區城市平均水平。其中,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群整體得分分別高于全國平均61%和54%。相對來說,成渝城市群的綜合得分領先優勢不明顯,但本期得分增長進步幅度是主要城市群中表現最好的,同比上期平均增長2.0分,而同期全國平均得分增長是0.34分。
5.2023年度“雙創”金融供給豐富度全國前十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廣州、寧波、南京、天津和成都。前十成員中的蘇州排名上升最快,本期排名上升2個名次,超過廣州、寧波位居全國第5。國內各城市的“雙創”金融供給豐富度得分表現相對穩定,本期337個城市中有222個城市的“雙創”金融資源供給得分實現正增長,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長期不利因素的影響正在淡去,各地政府努力通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金融對“雙創”發展的支持成效也在顯現,預期全社會生產、消費以及融資需求都將加速恢復。
6.2023年度“雙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全國前十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廣州、天津、成都、寧波和武漢。隨著持續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國內各城市“雙創”金融服務績效得分也進入由降轉升的復蘇階段,頭部城市的“雙創”金融服務績效成果喜人。本期報告“雙創”金融服務績效排名前二十強城市培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2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4520家,分別占到同期全國的56%和48%;合計擁有2723家上市公司,約占全國總量的58%;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合計246家,約占全國總量的64%。
7.2023年度“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度全國前十依次是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重慶、成都、上海、武漢、西安和天津。受2022年疫情等內外部因素影響,過去一年國內城市對“雙創”相關內容關注熱度有所下降,但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并未減少。分省份來看,山東對“雙創”金融政策支持的整體普及度相對最高,本期全省進入百強城市的數量達到14個,數量全國第1。江蘇、廣東和浙江整體則對“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最強,三省上榜城市得分均值均超過了15分,遠遠高于其他省份城市。四川則是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最顯著的地區,本期8個百強上榜城市均值得分增長了2.23分。
8.2023年度“雙創”金融環境承載度全國前十依次是杭州、成都、武漢、長沙、西安、南京、合肥、蘇州、鄭州和重慶。本期杭州、成都超過上期該分項排名前四的四大一線城市,首次排名分項前二。與此同時,本期十強成員中有4個是新晉成員,分別是西安、合肥、鄭州和重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過去幾期“雙創”金融環境承載評價呈現的“東強西弱”地域特征正在發生重大改變。本期“雙創”金融環境承載百強榜中,東部地區的華東、華南等地區的入選城市數量分別較上期數量減少了15個和7個,而西南、西北地區的百強榜城市數量分別較上期增加了9個和7個并首次超過華南、華中地區。
9.成都“雙創”金融綜合排名躋身前五,部分細分領域展露突出優勢。本期成都綜合排名上升一位至國內第五,各個分項維度均展現出了發展優勢。其中:“雙創”金融供給豐富度分項排名全國第十,在傳統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方面均表現突出,新增貸款余額、股票融資規模兩項指標分別排名全國第五和第六,側面反映了創新創業活動的活躍?!半p創”金融服務有效度分項排名全國第八,高新技術企業數、專精特新企業數、重點“小巨人”企業數、A股上市公司數等主要指標均躋身全國前十。“雙創”金融政策支持度分項排名全國第六,在“專項政策內容支持量”和“雙創政策關注搜索熱度”兩項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體現出極強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熱度?!半p創”金融環境承載度分項排名更是上升4名至全國第二,成都2022年新增市場主體達到57.94萬家,高居全國第二,直接體現了超高的創新創業熱度;在國內主要城市因為疫情原因出現人口流出的情況下,成都2022年依然實現了7.6萬人的人口流入,排名全國第十三、西部第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