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澳門回歸20年來,
“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無論是數據,還是觀感,都足以證明澳門回歸后真正實現了經濟社會繁榮穩定發展。用“‘一國兩制’澳門實踐”作為專有名詞和價值判斷,特指回歸以來澳門發展所形成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應該是恰切的,毋庸置疑的。
“一國兩制”澳門實踐與博彩業發展密切相關。博彩業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對“一國兩制”澳門實踐構成支撐,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則針對博彩業提出,由此構成較為復雜的因果鏈條。正確認知和協調博彩業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系,客觀評估、正確認識、有效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完善和發展“一國兩制”澳門實踐的重要內容。
一、如何評估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自2016年起,特區政府統計局開始每年發布《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分析報告》。指標體系主要由以下8個方面組成:產業結構多元化、博彩業務多元化、幸運博彩承批企業的業務多元化、旅客市場多元化、主要非博彩行業的發展、新興產業多元化、對外及區域合作拓展本澳企業及居民的發展空間、就業結構多元化等。
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財稅結構是衡量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性指標。
產業結構方面:特區政府統計局《2018年澳門產業結構》數據顯示,2018年博彩業(包括博彩中介業)增加值占澳門GDP比重為50.5%,比2004年高4.3個百分點,仍是澳門“獨大”之產業。
就業結構方面:自2004年以來,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呈穩中微升趨勢,高峰值為2008年的27.8%。2018年澳門總就業人數為38.54萬人,其中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就業人員占比25.0%,比2004年高出9.4個百分點。
財稅結構方面:2004年,博彩稅收占澳門總收入比重為81.3%。2018年,澳門經常收入和資本收入總額1413.1億澳門元,其中博彩稅收1135.1億澳門元,占澳門總收入的比重為80.3%,較2004年微降一個百分點,遠高于世界其他博彩業城市。
由此可見,自2004年特區政府頒布促進經濟多元化政策至今的15年來,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格局并沒有明顯改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陷入“越(促進)多元,(博彩業)越獨大”的怪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還在路上,尚需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至于原因,主要是博彩業的吸納效應和抑制效應。從垂直多元化角度看,博彩業如同大動脈,垂直多元化反而為其提供了更多更壯的毛細血管,博彩業對要素資源的吸納效應更加難以遏制。從橫向多元化角度看,小微企業人力資源被掏空,發展空間被擠壓,非博彩業難以發展,結果是澳門經濟對博彩業更加依賴。此外,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硬件和軟件均支撐不足。硬件如土地空間有限,基礎設施滯后。軟件如制度、法律滯后,人才培養不足,高端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等。
二、如何認識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所謂澳門產業結構“一業獨大”,具體而言就是“博彩業一業獨大”。問題在于博彩業具有“貨幣產生貨幣”“不創造財富而只是分配財富”的特點,因此背負充滿訾議的道德屬性。否則,對于一個30多平方公里、不足50萬本地居民的微小經濟體而言,“一業”做好已屬不易,“多元”則是苛求,即使“適度多元”也不現實。一定意義上,如果不是“博彩業一業獨大”,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問題其實沒有提出之必要。
展望未來,澳門博彩業發展面臨諸多外在變數。全球經濟衰退和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貿易保護主義、本土民粹主義抬頭,中美博弈加劇,周邊博彩業發展對澳門形成挑戰。更為關鍵的是,“博彩業在澳門取得一業獨大的優勢,盡管有市場競爭奠定的產業優勢,而更大程度上是奠基于行政權力配置社會資源的特許獨家開賭的現行政策,一旦政策調整改變就會引發重大情勢變遷,這是帶根本性的問題,也是中央何以反復強調推進產業結構適度多元的內在原因。”(許昌《“一國兩制”澳門實踐:特色、機理和前瞻》,2019,研討會論文)
如果說博彩業是澳門的現在,那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一定程度上則是澳門的未來。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啻為澳門購買的一張“保單”。這是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核心價值和重大意義所在。
三、如何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在博彩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兩個“不現實”:一是僅憑澳門一己之力不現實,二是僅限澳門一己空間不現實。換言之,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必須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路徑則是雙向互動。一方面聚集吸納大灣區要素資源,在澳門本地發展堪與博彩業抗衡、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產業,一方面以澳門為總部拓展大灣區市場,在大灣區做大做強澳門優勢產業。
(一)著力發展特色金融。一般制造業和服務業難以抗衡博彩業的吸納效應和抑制效應。能夠與之抗衡的,是收益率或財富杠桿效應與博彩業接近或者差距并不過于懸殊的產業。首選就是金融業,蒙地卡羅就是成功轉型的案例。澳門發展特色金融,一方面要考慮與周邊城市如香港、深圳、廣州的差異化定位,一方面要考慮自身優勢和劣勢。因應“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需要,澳門可重點發展債券、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特色金融市場;因應IT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金融業態創新的發展趨勢,澳門可著力發展融資租賃、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等。此類創新金融,大灣區城市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有利于發揮澳門自由港的優勢,規避劣勢。發展策略上,避免蜻蜓點水,全面開花,而是在可選領域和項目中進一步聚焦,重點發展要素資源更豐富、條件更成熟的特色金融。發展路徑上,注重促進特色金融要素資源集聚,加強與葡語國家合作,深化澳港、澳深合作,強化與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等。
(二)在大灣區做大澳門優勢產業。
一是以教育培訓為重點,推動旅游產業高端化發展。構建大灣區旅游教育培訓中心,為大灣區培養高端的、專業的旅游人才;推動旅游休閑產業向高端發展,為大灣區居民提供高品質旅游體驗;加強與大灣區相關城市開展旅游合作,共同推進一站式旅游線路,做大旅游客源市場。
二是以“品牌、優質”為導向,加快會展業發展。建設亞太會展中心城市,構建以會展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推進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展會錯位發展;推動大灣區會展業深層次合作,構建粵港澳多層次、相互補充的會展市場結構,增加粵港澳會展業整體競爭力。
三是以交流合作為紐帶,拓展文化創意產業市場。加強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做大產業規模;加強與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并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聚區。
四是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提升中醫藥產業競爭力。以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澳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等為重點科技支撐平臺,提升中醫藥前沿關鍵技術;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產業發展平臺,拓展澳門中醫藥市場空間;以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為國際交流平臺,加強澳門中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
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應完善法律法規修訂,保障新經濟在澳門順暢發展;有針對性地調整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支撐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加快內地要素資源入澳,激活澳門自由港制度優勢;全面提升澳門與珠海橫琴新區的關系等。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