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23 15:20
//鹽田港集裝箱碼頭(來自鹽田港集團)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5年上半年深圳進出口總值達2.17萬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9.9%。其中,出口1.31萬億元;進口8588.6億元,同比增長9.5%。進出口、出口規模居內地城市首位,進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靚麗數據來之不易。半年來,深圳制造業各個產業門類多箭齊發,體現出強大韌性和競爭力,新產品、新業態、新品牌不斷涌現,產品競爭力和外貿含“新”量不斷上升。盡管面臨外部不確定性,但多元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產品、應變求新的民營企業,讓深圳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全年外貿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高新產品躍升價值鏈頂端,出口動能向優向新
上半年的外貿數據也突出地反映出深圳制造的“含金量”:上半年,深圳出口機電產品9802.9億元,同比增長3.5%,占深圳出口總值超七成,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1534.1億元,增長14.6%;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423億元,增長4.6%;電池出口382.8億元,增長39.5%。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區域發展規劃研究四所所長王振表示,深圳高新技術產品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核心在于技術、產業與市場的深度協同與高效聯動。在技術創新方面,深圳錨定集成電路、鋰電池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通過高強度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壁壘,形成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為產品競爭力筑牢根基。在產業生態方面,深圳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及科技金融的全鏈條創新生態,使得新技術的產業化周期大幅縮短,更借助科技金融賦能,推動自主創新成果快速形成規模化、高質量的出口產品集群。在市場契合度方面,深圳企業依托對全球市場動態的敏銳洞察,通過定制化研發與柔性生產,讓技術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形成精準對接,進一步擴大產品的市場滲透力與用戶認可度。
//日前,記者在寶安福永國際物流村看到,運往世界各地的貨物正在裝運上車。物流村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優化倉儲、清關、跨境運輸等環節效率,提升客戶競爭力。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鋼 攝
二、民營企業靈活應變求新,增長引擎更加強勁
上半年,外貿經營主體活力不斷釋放,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突出。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51萬億元,占69.8%。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5630.6億元,同比增長9%。深圳民營企業作為外貿中軍,在全球競爭中展現出獨有的核心優勢,成為外貿穩增長的“壓艙石”。
深圳民營企業之所以能頂住壓力,在于創新動能強勁,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持續催生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增量。同時,產業鏈協同性突出,深圳民營企業圍繞華為、比亞迪、大疆等龍頭企業,形成數千家配套企業,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的全鏈條協作效率領先全球。
從貿易結構來看,上半年,深圳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19萬億元,占同期深圳市進出口總值的54.8%。同期,保稅物流進出口5854.4億元,同比增長15.1%,占27%。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業自主發展能力的一般貿易占比持續增長,反映深圳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自貿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表示,當下深圳已形成一般貿易、保稅貿易、跨境電商及加工貿易協同發展格局,尤其是一般貿易、保稅貿易迅速增長。這得益于依托深圳產業內生動力,以及一般貿易的規模優勢和產品創新優勢,通過保稅物流提升附加值,并發展跨境電商新興業態。深圳的工業體系以高科技產業和電子制造業為核心,門類較齊全,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為主導,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三、經貿合作拉緊紐帶,外貿“朋友圈”持續拓寬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深圳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大力提振企業信心,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持續拓寬海外市場,在新興市場持續發力。上半年,東盟、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是深圳前三大貿易伙伴。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582.7億元;對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分別進出口3400.4億元、2521.1億元,分別增長7.2%、33%。同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7816.2億元;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6030.3億元。
余宗良認為,東盟已成為深圳重要貿易伙伴,其快速增長為深圳企業提供更多出口機會,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同時,東盟保持與中國供應鏈、產業鏈的緊密聯系,產業互補性強,形成區域協同效應。 (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慕冰 有刪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