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03 15:24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全球獨角獸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榜單顯示,深圳共有37家獨角獸企業上榜,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成為國內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城市之一。在這37家獨角獸企業中,深圳南山區以14家的數量撥得頭籌,若將它們在地圖上串聯起來,會驚喜地發現一條覆蓋創新全鏈條的“獨角獸走廊”正蜿蜒開來。
一、37家深圳獨角獸企業上榜,南山驚現“獨角獸走廊”
獨角獸公司,投資界術語,一般指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要超過10億美元,少部分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
記者梳理《2025全球獨角獸榜》發現,深圳企業表現不俗,有37家獨角獸企業上榜,相比去年增加了3家,位列全球城市第6位,國內城市第3位,成為國內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的城市。在榜單前100名的企業中,深圳共有微眾銀行、榮耀、引望智能、大疆、貨拉拉5家企業上榜。
若把觀察顆粒度落實到區鎮一級,深圳南山區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高產區,以14家的數量脫穎而出。深圳福田區緊隨其后,誕生6家獨角獸公司。深圳前海誕生5家排名第三。其次是深圳寶安區、龍崗區分別誕生4家。深圳羅湖區、光明新區、龍華區和大鵬新區分別誕生1家獨角獸企業。
有意思的是,深圳南山區漸漸孕育出了一條“獨角獸走廊”。誕生于南山區的14家獨角獸企業中有12家坐落在粵海、西麗和桃源三個街道,串聯起總部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產業園區等,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全過程創新鏈的“獨角獸走廊”,這也恰好與大沙河創新走廊范圍基本一致。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淵源表示,對獨角獸企業來說,集聚發展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和協同創新,共同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在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的同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他談到,南山區依托“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已經構建起高度協同、循環暢通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融合”的創新發展體系,上中下游企業集中,創新能級很強,因此吸引了眾多優質獨角獸企業布局。
二、“大廠”孵“小獸”,引望智能從華為剝離成最年輕“黑馬”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榜的深圳獨角獸企業中,有5家都是從世界500強的深圳大廠中培育出來的,分別是微眾銀行、榮耀、引望智能、平安智慧城市和比亞迪半導體。
最驚喜的是,成立于2024年的引望智能已迅速成長為獨角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1150億元的價值,成為眾多獨角獸企業中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馬”。
引望智能是由華為剝離而出的智能汽車制造平臺。具體來看,企查查APP顯示,2024 年 1 月 16 日,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 10 億元,由華為全資持股,其注冊地址就位于華為總部辦公樓。
據早前媒體報道,當時華為介紹,引望公司將匯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眾多核心技術,主要業務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云服務等,引望公司將裝載華為車BU的技術和資源,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隨著更多伙伴加入,將成為一個股權多元的技術開放平臺。
此外,位列榜單第898位的深企比亞迪半導體也由比亞迪分拆而來。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說,如果他沒有造車,就會去造半導體。最后野心不斷,既要造車也要造半導體。
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的前身為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脫胎于比亞迪的IC設計部門,2004年由比亞迪股份和BFE Ventures合資成立,2020年4月完成更名與重組,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科技企業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走上了類似的道路,在獨立運營之前,先在大公司內部進行孵化。這些被分拆的獨角獸企業凸顯了深圳的大企業如何從內部培育創新。
三、硬科技占比超80%,半導體、AI、新能源成主戰場
深圳的獨角獸企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實力“硬核”,“硬”在實業,“核”在創新。
按行業類別來看,37家上榜的獨角獸深企“硬科技”特征明顯,占比超過80%。其中,半導體行業以6家獨角獸企業領先,包括嘉立創、比亞迪半導體、航順芯片、云英谷、飛驤科技和云豹智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行業位居第二,共有5家獨角獸企業上榜,包括引望智能、大疆、元象、元戎啟行和思謀科技。這些企業在各自賽道里均處于領先地位,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新能源已成為獨角獸公司的一個重要陣地。兩家上榜的新能源方面的深圳獨角獸企業分別為欣旺達動力科技和正浩創新。成立于2014年的欣旺達動力,專注于為全球新能源車企提供從電芯、模組、BMS到電池包的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成立于2017年的正浩創新是移動儲能與清潔能源的全球行業先行者,其戶外電源品類全球銷售額第一。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貨運、“最后一公里”交付和AI驅動的物流方面的創新正在改變貨物運輸方式。從此次上榜的四家來自物流行業的深圳獨角獸企業來看:貨拉拉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優化配送路線,提高效率;豐巢科技布局智能快遞柜打通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痛點;縱騰集團以數字技術驅動跨境電商海外倉智慧升級;順豐快運啟動全國首個“空地協同”智慧物流運營中心;海柔創新首創箱式倉儲機器人,提升80%—500%存儲密度,并提高3-6倍的揀選效率。
記者觀察: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深圳厚植獨角獸企業成長沃土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深圳共有37家企業上榜,成為國內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長期積累和努力的結果。
總體來看,37家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分布與深圳近年來重點發展的“20+8”產業集群緊密相連,體現了產業政策引導下的精準發力。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相結合,是深圳厚植獨角獸企業沃土的突出特點和優勢。這使得這些初創企業能夠充分進行“嵌入式創新”,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
此外,深圳引導基金堅守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底色,全力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獨角獸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快速擴張。
從深圳的坐標看全球,深圳經驗正在被全球城市研究。憑借其“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走出了一條“硬科技+數字經濟”的融合之路。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突破性公司快速增長,深圳獨角獸企業已掀起全球新一波深度科技浪潮——資本密集、研發驅動。
從全球的坐標看深圳,構建企業創新共同體成關鍵一招。舊金山灣區仍是全球創新和企業的中心,擁有315家獨角獸公司,總價值12萬億元。該地區在AI、金融科技、軟件服務、網絡安全、區塊鏈和健康科技等高影響力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新一輪全球科創競合中,深圳要想實現科創突圍,除了重點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讓科技、產業、企業、人才資源“擰成一股繩”實現同向發力。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淵源: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協同作用 從硬件創新向新消費、新生活等領域拓展
獨角獸作為新產業、新經濟的符號和象征,常被視為“新經濟的開拓者”。獨角獸企業的多寡優劣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營商環境、創新轉化能力與創新生態的重要風向標。何淵源認為,此次深圳上榜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和估值增速上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說明深圳有扎實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創新生態,是非常適合獨角獸成長的城市。
何淵源表示,37家上榜的深圳獨角獸企業更加聚焦于半導體、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這些領域需要長期的研發積累和技術突破,但一旦取得成功,往往能夠形成強大的技術壁壘和產業鏈控制能力?!吧钲谠谟布系膶嵙κ侨蝾I先的,這是我們的底氣,相信未來還會冒出更多的優質獨角獸企業?!焙螠Y源說。
從長遠發展角度看,深圳要保持獨角獸企業的增長態勢,逐鹿世界科創之巔,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何淵源建議,一方面,深圳可以聚焦重點產業方向,建立獨角獸企業的識別、發現和遴選機制,為獨角獸企業打造專屬的成長通道。同時,打造一批未來場景的試驗區,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提供應用場景的試驗條件。
另一方面,深圳要注重挖掘和培育新興業態的獨角獸企業,從硬件創新向新消費、新生活等領域拓展。此外,可以加強大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比如發揮像華為、比亞迪、騰訊等龍頭企業從內部孵化獨角獸企業的作用,推動大企業開放一些供應鏈和技術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榜單中粵港澳大灣區有72家獨角獸,占全國21%,展示出粵港澳大灣區活躍的創新動能。何淵源提到,深圳要發揮好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之間的創新聯動,促進產業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灣區聚合之力參與全球科技創新合作與競爭。(南都記者 林敏兒 實習生何昕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