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民營經濟第一城”與“科創之城”美譽的深圳,“六個90%”現象廣為人知、備受贊譽。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看來,這兩個美譽都與一個事實有關——民營企業是深圳創新力的重要來源,鼓勵創新的深圳始終不遺余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深圳民營經濟繁榮發展,科創實力持續增強,是民營企業注重創新發展的結果,也離不開深圳優良的營商環境、包容的創新環境,以及關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曹鐘雄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的深圳民營企業,深知創新才是安身立命的關鍵,已經走上依靠科技創新獲得發展的道路;而深圳長期關注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助推民營企業提升科創能力,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促進民營經濟的繁榮。
當前,深圳民營企業正在加強科技創新、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上奮力奔跑。深圳應如何持續助力?曹鐘雄分享了幾點思考。
首先,要鼓勵大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很多表現突出的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團隊,都有大企業的從業背景。這提醒我們,大企業在事實上承擔了一些科技創新的公共職能。”曹鐘雄建議,要引導和支持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為科技前沿探索投入資金、培育人才、鍛煉隊伍。
第二,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賦能。曹鐘雄認為,既要關注大企業對整個經濟大局的穩定和支撐作用,也要關注到中小企業在各個領域探索開拓的作用,在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將重心適當向中小企業傾斜。此外,還要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降低創新成本,壓縮創新到實現商業化的路徑,幫助中小企業在跨越“死亡陷阱”的過程中快速成長。
第三,拓展創新視角,重視創新成本問題。“目前,深圳民營企業的創新高度集中于硬件方面,大多是基于工程師模式、帶有制造業基因的創新。”曹鐘雄建議,未來應重視科技創新的更多視角,在繼續做好硬件創新的同時,也要關注軟件、系統等方面,關注服務業本身的創新、業態的創新,軟硬結合、相互賦能。此外,應適當地布局一些環境相對較好、成本較低的創新創業園區,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讓更多的創新“種苗”在這里集聚、扎根生長。
最后,面向國際、開放創新。“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深圳應有放眼全球的大視野。”曹鐘雄說,深圳處于內外循環交匯的重要位置,可積極招引國際創新創業團隊,挖掘、吸引更多的創新“種苗”,在深圳的土地上發展和壯大;同時,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利用好國際資源,走創新發展道路。(深圳特區報記者 關煒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