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15 15:31
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銀發經濟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潛力不斷被挖掘。新春伊始,江門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受到各方關注。
“從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來看,銀發經濟已進入快速發展期,未來將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表示,作為中國著名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具備良好的條件、發展銀發經濟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江門市戶籍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戶籍總人口比例超過24%。謝來風分析,不光江門,整個大灣區老年人群體規模都在不斷上升,與之相伴的是大量老年產品需求和服務需求的增長,“剛退休的老年人有比較好的經濟積累,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比較強。然而,目前供給端相對還不完善,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場景、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從供給端發力發展銀發經濟,是一個大趨勢,也是江門的機遇所在”。
//江門生態環境優美,文旅資源豐富。彭偉宗 攝
謝來風認為,發展銀發經濟,江門有三大比較優勢。一方面,江門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康養”消費場景具有天然優勢。另一方面,發展空間廣闊,制造業基礎扎實,有較強的生產制造能力,具備發展康復器械、養生設備設施等產業的良好條件。同時,江門交通區位優越,與港澳人緣相親、地緣相近,隨著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到江門養老必將成為更多港澳居民的選擇。
如同硬幣的兩面,江門發展銀發經濟既有優勢也有挑戰。“江門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地大物博,這也導致各類文旅資源分散,加之缺乏大型康養綜合體,‘留人’比較難。”謝來風說,老年人不像年輕人,可以“特種兵”式旅游打卡,他們更需要安靜、舒適的康養環境,“未來,江門可結合自身文旅資源,謀劃打造大型‘旅游+康養’綜合體,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豐富老年人消費場景”。(南方+記者 任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