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21 14:37
“前海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果,是始終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戰略價值逐步釋放的必然結果。除了深港合作,前海還面向世界擴大開放,牢牢圍繞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建平臺、搭通道、聚要素,構架了強大的國際鏈接能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過去一年前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
全國有22個自貿區,為何前海在制度創新方面能獨占鰲頭?采訪中,劉國宏簡要剖析了前海推動制度創新的源動力。他表示,前海通過深港合作集聚了大量國際化的市場主體,最終形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制度創新路徑和成果。
“近年來國內外有更多產業龍頭‘搶灘’前海,在此設辦公室甚至區域總部,區內已逐步形成產業頭部集群集聚效應。”劉國宏指出,例如數字金融、跨境電商等前海重點優勢領域的企業,它們如果不在前海設點,將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察覺世界范圍內行業的最新動向。
正如劉國宏所說,優越的營商環境和蓬勃向上的創新活力,吸引著全球資源在前海加速聚集。京東工業數智供應鏈、中信銀行QFLP、加拿大宏利基金、商湯眸正科技……過去一年,世界500強、龍頭央企等重大企業項目紛至沓來。
“2024年前海進出口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這不僅是貨物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帶來的成果,也是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智慧的彰顯。”針對前海外貿成績單“飄紅”的現象,劉國宏分析,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摩擦持續,但深圳跨境企業早已采取產業鏈調整、尋找海外中轉地、出海設加工基地等方式,來規避他國所設置的貿易壁壘,在國際上創造了更多機遇。
“面向2025年,前海在120.56平方公里空間里,可以優化配置的產業空間更足、承載高端要素的條件更優,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引導區域產業集群集聚,從而提升自身經濟韌性。”劉國宏展望道。(深圳商報記者 范宏韜)
(0)